北京中路街道锦绣苑社区坚持“党建+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将“小巷管家”党建品牌作为社区治理中坚力量,广泛发动退休党员、在职党员、辖区共驻共建单位成员及辖区居民等多方力量齐心投身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推动创建工作见实见效。
队伍共建,创建党建引领新模式。社区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对照创建标准全面动员部署。全面落实职责,高标准、严要求、常态化推进创城工作,按需分解到街道下沉干部、综合执法中队、物业公司、志愿者、社区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加入到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中,划定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工作任务,确保职责明确、管理精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营造浓厚的创城氛围,小巷管家宣传员每天都会带着《致银川市文明的一封信》到商铺、居民家中开展宣传工作,耐心讲解移风易俗、文明公约等相关细则,倡导居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育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居民李玉荣说:“这些公益广告不仅装扮了城市,也时刻提醒着人们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做个文明人。”
服务共担,创建基层治理新机制。持续深化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按照实际情况将报到党员编入小巷管家巡逻队,对辖区内主次干道垃圾、飞线充电、乱堆乱放、商户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等现象进行巡查整治,与此同时,小巷管家巡逻过程中实地查看各小区的环境卫生情况,向居民们宣传飞线充电的危害和垃圾分类小常识,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提升辖区居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此外,每天对小区充电桩的数量、公共设施维护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整治。
资源共享,创精神文明新高地。锦绣苑社区工作人员一直将“将小区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导向”,搭建服务共享平台,整合辖区资源,拓展“初心”、“帅剪刀”、“暖阳”、“艺润心田”、“义警”等5支专业化帮扶队伍,助力“公益集市”开集,义剪、义诊、法律咨询、公益课堂、政策宣传常态化。邻里中心开设老饭桌,每天近100多名老人用餐,解决了辖区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公益课堂丰富了辖区青少年及居民的文化生活;坚持8年寻找辖区困难群体,为家庭困难的居民认领“微心愿”236个,真正打通了社区治理“最后一米”。近日,经学院小区14号楼被金凤区住建局鉴定为D级危房,需要居民尽快撤离,但居民们不理解。小巷管家余婵娟知道后,便上门逐户给居民们做思想工作,耐心给他们讲解D级危房的危害、帮他们找寻房源,并在下暴雨时及时赶赴现场查看情况,多次劝说居民搬迁,最终所有居民全部撤离。
“小巷管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为民解忧,增强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也感染更多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培育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锦绣苑社区党委书记冯雪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