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构建为民服务“幸福圈”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发布日期:2024-04-24 15:53

近日,“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生活 高效能治理”——2024金凤区全媒体记者采风行走进上海西路街道。自治区、银川市媒体记者一行先后来到清水湾社区、银新苑南社区、银新苑北社区,对金凤区在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集中宣传报道。

清水湾社区——精细化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环境美了,生活好了,社区里都配备了医疗设备让我们免费试用呢!”如今,提起小区变化,银川市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清水湾社区居民罗玉柱赞不绝口,尤其是社区联合五禾八通(宁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为他们定制的智慧养老模式,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

  “清水湾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由商业开发小区和拆迁安置区组成的混合型社区,现有居民7242户14866人,老年人3500余人,其中独居老人61人。”据金凤区清水湾社区党委书记吴海明介绍,人员居住分散,孤寡老人无人照料等一系列问题日渐成为社区治理的难点、堵点。

  对此,社区联合有关机构,以医疗、康养、居家综合服务为基础,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建立居家养老照护系统管理平台,推出集养生保健、健康监测、生活服务保障等为一体的多元居家养老服务,对老人的健康、安全、生活、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了通过可穿戴设备对老人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数据自动上传至老人健康档案,并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对老人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提示。

  为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2023年清水湾社区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对活动场所进行优化布局,将原有60平方米的“老饭桌”改造升级成260平方米的社区食堂,并引入宁夏九如养老助餐有限公司进行运营。食堂采用“公益+低偿+市场”的运营模式,分早、中、晚三餐,并向60岁以上老年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菜品8折优惠。目前,食堂辐射规模已达到周边20余个小区的3万余人,日均高峰就餐人群达到450余人。

  银新苑南社区——精准化治理让安置小区焕新颜

  在安置小区的基层治理方面,银新苑南社区下足功夫,20年初心不改、蜕变不止。从社区代管到组建“红管家”物业,凭借20年0.35元/平方米未涨的物业费,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近年来,银新苑南社区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引导物业服务公司成立“红管家”党支部,在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公司、小区居民中遴选出120名党员担任“红管家”,组建7个“红管家”志愿服务队。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社区党委委员进驻物业公司进行监督,物业公司党员进入社区参与基层治理。“红管家”联合党支部,将物业服务企业紧紧抓在手里,申请改造资金,解决小区配套设施损坏、环境脏乱等问题。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安置小区的面貌,目前居民对物业的满意度达98%,物业费收缴率上升到95%。

  银新苑北社区——精心化服务满足群众现实需求

  走进银新苑北社区,来自上海市海华永泰(银川)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正通过“五彩慧课厅”的微信视频号开展针对未成年人防范网络侵害的法律知识直播。据银新苑北社区党委书记常慧介绍,每月网格员会在居民群中发布法律知识直播征集,收集整理近期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聚焦关注度高的劳资纠纷、邻里纠纷等话题,“量身定制”法律顾问直播间。

  在社区隔壁的筑梦工坊助残爱心驿站内,记者见到了64岁的刘海英,她正在花店内忙活着为扎好的花束打包装。“家里孩子是智力残疾,以前我在附近拾荒挣点零用钱,社区知道我的情况后,介绍我来这里干活。”刘海英说,起初,她给八宝茶、玩偶做包装,驿站内改成花店后,她就学起了插花,给花打包装,“每月挣五六百元,离家近,来这里和花打交道心情也轻松。”

助残爱心驿站启动于2021年10月,包含技能培训、引进助残项目、培育和孵化残疾人创业、落实助残优惠政策等功能。平日里,周边的残疾人会聚集在此,从事简单的二次加工工作。目前,驿站内为10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多了一份收入的同时,也让他们在社区找到了归属感和满足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