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强巷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守望相助、和谐善治、睦邻友好的邻里家园文化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共享社·幸福里”邻里驿站,成立“老知青能人团”,引导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用心用情用力将“睦邻”工作做实做细,全力讲好为民服务“小故事”,合力描绘基层治理“微幸福”。
党建强基凝邻心,夯实社区治理“主心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好党建引领“指挥棒”,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畅通“红色脉络”。社区聚焦优化党组织设置关键一环,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体系,将小区治理力量直通到户、纵横到网,把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群众“家门口”。推行“红色物业”。针对辖区“老旧微”小区多管理难的现状,社区以“红色物业”为抓手,由社区牵头,组建物业联合党支部,以连片打包“红色物业”管理模式解决老旧小区“小散乱”等问题,形成“1345”红色物业治理模式,促进社区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整体推进,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满意。设立“红色管家”。充分发挥网格员、物业人员、小区党员、红色志愿者“红色引擎”作用,组建“红色管家”队伍,推动“管家式”服务与“承诺式”服务相统一,积极做好居民下水管道堵塞、楼道杂物堆放、电动车进楼、邻里矛盾纠纷等“关键小事”,以“实干指数”全力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
共建共享促邻融,拓宽社区发展“朋友圈”。积极整合辖区资源,构建共建共享治理格局。机制融合深化共驻共建。按照“资源共享”原则,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发挥各类资源优势建立“资源清单”,领办居民急难愁盼形成“问题清单”,积极解决民生实事,认领共建“项目清单”,推动社区党委与党建联席会成员共驻共建的深度融合。队伍融合凝聚治理力量。社区党委积极发挥网格员和“党员中心户”亲邻里、知民情的个人优势,吸纳物业、民警等兼职网格员,人大代表、退休党员、退役军人等补充力量到小区治理人才队伍中,积极参与到小区事务,立足小区实际想办法、出主意,为改善小区环境,创建幸福和谐小区发力。服务融合盘活社区治理。为实现社区资源最优化和服务效率最大化,社区党委依托节假日开展作贡献便民服务活动,让在职党员和志愿者成为便民服务的“主力军”,联合开展政策宣讲、消防演练、助老扶老、环境整治等多个共建活动,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协商议事睦邻情,奏响社区和谐“共鸣曲”。秉承“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理念,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自治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邻”听心声、“议”出美好。搭建多方平台。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激活物业服务企业、党建联席单位、在职党员“双报到”等资源优势,形成以社区党委为阵地,10个网格为平台,融合各楼院小区的“1+6+X”居民议事组织架构,构建“左邻右舍议事会”“邻里唠家常”“红色物业协商会”等议事平台,定期开展群众说事、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汇聚多元力量。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组织人大代表、党员、居民、楼栋长、社区民警等人员参与议事协商,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进社区”“民情恳谈会”“秦叔说事”等收集社情民意,为业主提供靶向精准服务,真正做到了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忧邻里解。开展多种活动。常态化组织召开左邻右舍议事会、庭院议事会、“物业面对面”等协商议事活动30余场,现场收集居民群众意见建议,梳理形成“问题清单”,针对性研究解决物业服务难题。通过主动化解,年内共解决邻里矛盾纠纷、停车问题、老旧小区改造、下水管网改造等群众身边事40余件,切实将“问题清单”转变为群众的“满意清单”。
志愿奉献暖邻爱,弘扬社区文明“新风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功能、拓展服务,积极打造手工坊、活动室、中医理疗室等功能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尽享各种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近就便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将文明实践之花绽放在社区每个角落。夯实志愿力量。社区精准对接群众所需所求,落细落小落实志愿服务项目,围绕文明创建、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组建近邻及时雨、银发生辉等志愿服务队,根据月有计划、周有活动的要求,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拓展志愿服务。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新”重点群体,积极打造“百膳聚邻·巷里同欢”“乐享桑榆”“红娘婚俗帮帮团”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以传统节日和红色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汇演、民生大集、健康义诊、垃圾分类、移风易俗、普法宣传、政策惠民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惠及群众1000余人。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辛学堂”主阵地作用,强化理论宣讲重要性,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活动,通过积分兑换、评选“优秀志愿者”“最美家庭”等典型选树活动,从群众中挖掘先进典型、创设榜样力量,深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志愿服务人人参与、服务成果人人共享”的工作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