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凤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抓手,积极完善人才工作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突出“人才强区”总目标,紧扣发展需要引才。聚焦发展引才。制定《关于建立金凤区人才智库和选聘“人才大使”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人才智库并选聘“人才大使”,累计引进硕博人才580余名,摸排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1900余名。依托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系统实施“优环境、引项目、育企业、招人才”组合拳。截至目前,引进企业440家,带动就业人数13652人。采取政校企平台联动模式,先后建立万界数字学院、宁夏跨境电商人才实训孵化就业基地,深化与宁夏大学等院校合作,构建涵盖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数字人才的“产研训融合、政企社协作”生态圈。优化产业聚才。打造“引凤创梦”青年创新创业博览会新型人才载体,吸纳企业300余家,取得知识产权15件。举办“引凤创梦-CEO人才赋能计划”等活动20余场次,畅通企业和人才之间双向对接渠道。依托辖区楼宇经济发展优势,建立团队“一对一”服务企业、引进人才,打造特色楼宇15栋,引进企业117家,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和人才的集聚辐射优势。成立联盟纳才。在自媒体、网络直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中组建“自媒体行业联盟”,发布英雄招募贴,吸纳成员53人,全网粉丝达到430余万。依托商业联盟成立6个新商业人才训练营,培养新商业精英团队6个、职业经理人及各类商业技能人才350人。
突出“固本强基”总方向,坚持项目引领育才。精细化落实项目申报。充分发挥人才项目引领示范作用,累计申报银川市“人才小高地”项目7个,银川市“导师帮带”乡村人才振兴凝聚计划项目22个,区市科技类项目30余个,名师工作室9个。累计认定自治区“基层之星”、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190余人,筑牢社会发展的人才基础。系统化梳理人才台账。系统摸排辖区企业(社会组织)人才项目和人才储备情况,制作金凤区“人才数据库”“金凤区互联网数字经济人才信息库”等,及时掌握辖区行业人才分布、流动趋势,助推人才工作精准定位、细化开展。强化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经营管理型、技能服务型农村实用人才1450人次。依托“塞上名师”“凤城名师”等教师培养机制,培育各级骨干教师1300余人次。印发《金凤区本土人才培育措施》,实施“激励全员建言献策”等8项本土人才培养措施,促进人才发展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以“十万大学生留银川”行动为契机,全面开展“青英归巢,才聚金凤”等引才活动,累计征集引才岗位5700余个,吸引8000余人参与,达成就业意向986人。
突出“爱才惜才”总要求,强化政策落实留才。全面落实政策保障。累计兑现硕博补贴、高精尖缺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大学生宜居工程等各类人才经费900余万元,解决60余名高层次人才、优秀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子女入学问题,走访慰问各类优秀人才90余人次。全面体现关心关怀。深入企业走访交流,及时了解企业诉求、解答政策疑惑,提高人才服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举办“青英归巢,才聚金凤”人才沙龙系列活动,激发38名在外青年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印发《“金凤人才公寓(驿站)”建设运营实施方案》,打造人才公寓,为30余名来金人才提供暖心安居服务。全面加强人才宣传。积极推介人才工作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人才工作被中央、区市等各类媒体报道50余次。依托各类媒体平台,发布金凤区人才风采展示系列作品,充分展示我区专家人才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强化典型优秀人才影响力,着力营造惜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