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工作动态

宁夏“互联网+医疗”降温亟须破解线上医疗发展难题
时间:2025-07-02 来源:金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近年来,宁夏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在推动线上医疗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2025年数据显示,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已覆盖40家医疗机构,收集数据超8794万条,线上问诊服务全国797.13万人次,服务本地群众8.38万人次。然而,随着线上医疗的快速发展,如医保支付、远程医疗收费标准等问题仍不完善。在此背景下,破解线上医疗发展难题,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是政策传导与监管缝隙的双重困境。在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推进过程中,互联网医院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远程诊疗、远程诊断、院后管理及健康管理,涉及业务部门多且复杂,审批流程繁琐、政策协调难度较大,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难以达成一致。同时,政策制定缺乏统一标准,难以适应远程医疗的快速发展,致使收费标准混乱无序,医保支付政策难以有效落地实施。据银川市医疗保障局2024年10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互联网医院医保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显示,部分互联网医院在医保支付对接方面存在技术或政策障碍,导致部分患者无法享受医保报销。其次,国家虽明确了互联网诊疗的病种范围,但部分地区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导致医疗机构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患者在线上医疗服务时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此外,部分县级卫生监管部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难以对互联网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导致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进一步加剧医疗安全风险。据《工人日报》报道,2024年,市民张某因身体不适在某知名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线上问诊,接诊医生开具处方后,张某按医嘱服药多日未见好转,遂前往线下医院复查,结果发现平台医生的诊断有误,且开具的药物与真实病情不符,当张某尝试联系平台投诉时,发现该医生账号已注销,无法提供有效追责途径。

二是平台局限与技术滞后的双重短板。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平台与技术是推动线上发展至关重要的双引擎。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线上医疗平台健康数据采集内容有限,仅涵盖部分诊疗信息,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如患者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未被纳入,致使数据在支持医疗决策、疾病预测等方面应用受到限制,且数据技术利用不足,数据分析停留在基础层面,难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某些慢性病的发病趋势,无法提前进行干预和治疗。此外,据宁夏政协网2025年3月27日报道,2024年宁夏贯彻落实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深化互通共享型应用,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然而,调研发现,县、乡、村医疗机构间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信息平台独立,不能完全互通互享,患者转诊时需重复检查,导致数据无法有效流通,加之政府和企业对医疗信息化投入有限,平台建设和技术更新滞后,特别是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系统仍停留在较为陈旧阶段,导致无法与上级医院的系统有效对接,进而影响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据新华丝路网2024年9月报道,宁夏中卫市区域医学影像大数据中心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实现了全市医疗影像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部分共享,但在实际运行中,部分乡镇卫生院仍使用单机版影像系统,无法直接上传数据至市级平台,需人工导出再导入,效率低下易出错,同时部分基层设备的DICOM(医学影像通用格式)版本过低,与三甲医院的PACS(影像归档系统)兼容性差,影响远程会诊质量。

三是认知盲维与安全阈限的溃散机制。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统计,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中,约有35%的互联网医院在推广线上医疗服务时,面临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和患者信任度低的双重困境。一方面,许多医疗机构未能为医务人员提供系统培训,致使部分医务人员对线上医疗服务操作流程、优势和应用场景了解有限,仅视其为线下补充,推广积极性受限,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医务人员对线上服务安全性和可靠性存疑,更青睐传统诊疗,阻碍新技术应用。加之患者信任度普遍较低,担心线上诊疗准确性、安全性,倾向于线下就医,对“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势和应用场景了解不足,甚至不知其存在,影响使用率。另一方面,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技术防护能力弱,既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又缺少先进的安全防护措施,难以有效抵御网络攻击和数据泄漏风险,线上医疗服务领域尚未形成统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标准,各平台在数据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安全水平难以进行有效评估和比较,加之部分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企业内部管理不够完善,缺乏严格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进一步导致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难以有效落实。据腾讯网报道,2024年,兴庆区网安部门对辖区一医院开展检查后发现,该医院未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未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未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培训,存在较大网络与数据安全隐患。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是构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制定统一政策标准,明确远程医疗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细则,保持政策稳定性,减少频繁调整,为医疗机构和企业创造稳定预期,确保政策适应行业发展。细化国家互联网诊疗病种范围的实施细则,指导医疗机构准确操作,保障诊疗服务顺畅开展,降低患者不确定性。加强政策协调,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加强医疗机构、医保部门等沟通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加强县级卫生监管部门能力建设,充实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先进设备,提升对互联网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测评估能力,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以此保障医疗安全。

二是打造多元化创新新升级。拓展医疗健康数据采集范围,除诊疗信息外,纳入患者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多维度数据,为精准医疗决策和疾病预测提供全面支持。加强数据技术利用,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借助大数据分析预测慢性病发病趋势,实现早期干预。强化区、市、县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打破县、乡、村医疗机构间数据信息壁垒,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完全互通互享,避免患者重复检查。加大政府和企业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加快平台建设和技术更新,全方位优化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三是强化认知与安全新体系。针对医务人员,重点培训远程诊疗技术、互联网医疗平台操作流程以及医疗数据安全保护等内容,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普及“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疑虑,提高其使用意愿。制定统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标准,规范各平台数据管理行为,加大技术投入,采用先进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提升技术防护能力,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加强对互联网医院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严格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有效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