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区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为有力抓手,通过健全机制体制、深化宣传教育、强化正面引导,有效遏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涵养文明乡风,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健全机制体制,夯实治理举措。金凤区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深化抵制高额彩礼、殡葬领域腐败等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持续完善各村、社区“一约四会”工作,建立红白理事会成员包抓模式,修订完善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各村、社区将反对高额彩礼、人情礼金过重和文明殡葬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细化梳理修订完善细则,划定结婚彩礼等倡导性标准。不断创新治理举措,以满城北街平伏桥村为试点,探索“美德+志愿+积分”新路径,打造“五色花美德信用社”,以家庭美德、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等五大维度为标准,为村民进行积分评定,实现“存美德、挣积分、换奖励”。细化移风易俗“红黑榜”评判标准,动态更新各村“善行义举四德榜”40余块,推动群众由“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强化正向激励,使文明婚俗、文明殡葬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倡树文明新风。坚持讲理论、传思想,充分发挥“金钥匙微宣讲”“百姓之家南墙根”等基层理论宣讲品牌优势,采用“板凳会”“八点半晨会”“长廊快板”等创新形式,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婚俗新风”“五老人员话殡葬 移风易俗入民心”等200余场移风易俗主题宣讲宣传活动,受众约上万人次。抓实主流宣传,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金凤电子快报”等平台,围绕文明乡风建设工作重点任务、亮点经验等,充分挖掘相关工作举措、先进经验、典型人物,运用各级媒体平台刊发新闻报道、重要稿件及融媒体产品80余条,录制《背篓》《高价彩礼危害多》等抵制高额彩礼主题小短剧、短视频,累计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彩页、海报等15200余份。注重以文化人,举办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活动30余场次,群众参与创编小品《婚姻的枷锁链》《逸馨一意树新风》等移风易俗精品艺作品13个。反映良田镇移民40年舞台剧《沙海良田》和丰登镇移民搬迁情景剧《变迁》作为第二届银川群众戏剧节入选剧目进行展演。改建良田镇移风易俗大礼堂,丰富基层群众社会文艺团队文化服务供给。
三是强化正面引导,发挥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辖区内党员干部、“五老”人员、“两个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党员干部抵制高价彩礼和婚丧嫁娶“两报告一承诺”报备制度。村“两委”干部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现象带头示范、积极干预、宣传劝导,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深化良田镇、丰登镇“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成功创建自治区文明村镇4个、银川市文明村镇2个、金凤区文明村镇11个,选树零彩礼典型、移风易俗示范户、好儿媳好婆婆等先进模范40余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通过探索“文明实践+群团联动”工作模式,联合妇联、团委等部门,积极申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设计反彩礼剧本杀、婚姻沙盘推演等游戏化活动,让青年在玩乐中学习理性婚恋观。持续选聘金凤区“新红娘”,全方位拓宽青年婚恋交友渠道,倡导新型婚嫁观,引领社会新风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