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凤区坚持为民、便民、安民导向,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从精准施策、协同推进、共建共治三方面协同发力,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截至目前,累计投资8.86亿元,完成109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485栋楼172.4万平方米,惠及1.9万户居民。2025年,金凤区将再改造老旧小区20个,涉及312栋楼146.92万平方米,惠及14543户居民,预计投资5.19亿元,持续推动城市更新与人居环境改善深度融合。
一、精准施策,破解“改造难题”。深入调研摸底。组织开展全域摸底“体检”,全面掌握涉改老旧小区人口结构、隐患问题和短板弱项,建立基础数据库,为精准改造提供依据。充分倾听民意。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居民关于管网更新、防水保温等改造诉求200余条,组织社区、物业及专营单位联合会商,“一小区一策”制定改造方案,切实回应群众关切。聚焦短板补齐。依据体检数据和居民意愿,科学确定“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改造标准,累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400余个,实现“改得准、改到心坎上”。
二、协同推进,确保“高效实施”。强化联动协调。建立“改一批、谋一批、储一批”梯次推进机制,超前开展项目审批,统筹行业部门及专营单位统一审查方案、同步进场施工,实现管线改造与基础工程协同设计推进,全面提升建设效率。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69亿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84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车棚、停车位等设施建设,累计筹措各类资金6.41亿元,为项目可持续推进提供坚实支撑。强化运营前置。坚持“民生先行、功能完善、长效常治”,提前建立物管会、物业服务及公共收益使用机制,统筹推进“嵌入式”硬件升级、专业物业入驻和“一老一小”服务扩容,实现小区“焕新”更“常新”。
三、共建共治,凝聚“改造合力”。党建引领促改造。依托“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发挥协商议事平台和“草根”监理作用,全过程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真正让改造工作赢得群众支持。科学施工保质量。制定标准化改造图集和应急预案,运用BIM技术厘清管网布局、优化施工时序,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影响,实现科学施工、文明施工。实时调度提质效。实行“十天一协调、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机制,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通过现场巡查、居民监督等方式倒逼施工质量提升,对质量未达标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全部督促整改,再分项验收,确保民生工程质量有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