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金凤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河东路街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区市及金凤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环保、发展和民生,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服务、安全生产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15亿元,颐和城府社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通福家园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全国最美科技志愿服务点和银川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辖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1.高位推动经济工作。2024年,黄河东路街道共有重点建设项目16个,计划投资108396万元,现已完成123142万元。针对辖区11家重点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8家规上工业企业、28家社销已在库样本企业和83家拟入库企业,街道逐一进行走访,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总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1513.5万元。辖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底册总普查量3468家企业,现已核查占比100%。街道以盈华商厦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基地为依托,将盈华商厦打造成为金凤区特色楼宇,构建“一体两翼”楼宇经济布局和“政社、村企”四方联动机制,打造研学实践创新基地、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服务基地、企业合规运营服务基地、电子商务共享孵化基地等十个基地,每层一主题,每层一集群,上下楼小集群带动辖区经济发展大集群,进一步优化辖区楼宇经济发展空间。目前盈华商厦已入驻各类中小微企业375家,盘活面积4400平米,预计年产值5000万元,税收400万元。
2.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领域专项整治,发现并纠正违规摆放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行为150余起,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401处,有效缓解电动自行车户外停放和充电难题。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拆窗破网”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并拆除影响逃生和救援的铁栅栏、铁丝网等障碍物375处,拆除面积862.5㎡。联合市场监管、住建、教育部门开展校外托管机构消防安全领域专项整治,拉网式排查辖区内109家校外托管机构。持续开展燃气安全领域专项整治,对“九小场所”、老旧小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起底式排查,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270条,重点解决了吉盐小区与农垦物资楼危墙上天然气管道隐患,协调哈纳斯公司将低压管道移至地下,并将危墙拆除。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及应急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街道实际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建立防灾减灾应急物资储备库房,重点监控易积水路段、地下停车场、桥梁涵洞等部位,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低洼地带、危旧房屋、排水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出现汛情第一时间反应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扎实做好农业生产服务。2024年,黄河东路街道辖区落实种植小麦面积190亩,玉米5979.9亩,瓜菜及食用菌235亩(截至三季度末),产量584吨。投资330余万元完成砖渠村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解决了砖渠村1000余亩耕地灌水难问题;投资170余万元完成盈南村3、5队农渠改造一期、二期改造提升工程,改善了盈南村1900亩耕地的灌溉条件。认真做好天气预警,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落实,统计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45户,面积3474.51亩,补贴金额260588.25元。督促完成各级田长巡查,核查43个疑似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问题图斑,并整治清理两处堆土,方量3.5万余方,涉及金额90余万元;排摸整治耕地保护图斑78个,总面积1149.37亩,均已整治复耕复种。
4.持续改善辖区生态环境。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全面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常态化进行河湖巡查、巡林工作,累计清理典农河、四二干沟杂草杂草5000平方米,清理垃圾6吨。联合金凤区24家下沉机关事业单位,累计组织800余人次参加“爱国卫生日”活动4次,组织1800余人次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18次,对辖区铁路沿线、良田渠沿线、四二干沟沿线、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等环境卫生问题突出区域进行整治。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对南环高速两侧林带内枯枝、可燃物进行彻底清理,从源头消除火灾隐患。严格按照秸秆禁烧要求做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组织各村成立专职禁烧巡查队伍,进行不间断巡查,确保巡视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加快植绿增绿护绿步伐,绿化补种提升绿地总计10.95万平方米,营造绿水长青、美丽休闲的生态环境。
(二)厚植为民初心,构筑服务新场景
1.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围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今年以来辖区城镇新增就业1386人,培育创业实体278个,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人数338人,摸底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893人,补贴金额516万元。医保参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实现“应救尽救”,累计发放低保金378.8万元,社会救助救助金额134734元。打造忘忧草·残疾人之家,通过“0-6岁儿童定点康复+日间照料+居家托养+辅助性就业”的服务模式,为20名16-59岁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11名0-6岁儿童提供残疾康复服务。持续落实拆迁安置,根据福盈瑞锦(盈南四期)分房方案进行分房工作,共安置住宅909套,安置面积100849.8平方米;完成砖渠村长城路商业网点57户拆迁协议;协助办理宁安宜居失地农民口粮房产权证、银啤苑南区24户居民房产证;协调支付历年未安置房屋所产生的费用61.86万元,涉及5个安置小区;申请2023年度辖区未安置拆迁户过渡期租房费82.14万元,涉及159户372人。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街道“十三五”易地搬迁劳务移民31户165人,其中已脱贫24户129人,“三类人员”监测对象7户(脱贫不稳定5户2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户11人)。街道坚持把动态监测预警作为防返贫的第一道防线,建立劳务工作站,通过自主申报、数据预警比对、包抓干部排查,每月开展常态化防返贫监测排查,把握脱贫群众收入变化,精准落实兜底保障和开发式帮扶措施,通过春季雨露计划为2名就读中高职学生发放补贴各2000元,摸排符合就业奖补、交通补贴项目资金补助标准35人,发放补助资金16.56万元。
3.关爱“一老一小一困”。精准落实政策保障,辖区2142名80岁以上老年人均享受高龄津贴发放政策。定期开展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走访活动,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适老化改造,为辖区7名低保、低收入家庭重度失能老年人发放经济困难家庭重度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依托4个社区食堂、6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8个村居老年人活动中心和隆光养老等社会资源,切实解决老年人“出门难”“做饭难”问题。采取“社工站+未保站”双站合一方式打造黄河东路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充分发挥村、社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70名困境儿童的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一系列未成年教育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
4.不断涵养文明新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理论宣讲活动120余次、文化文艺活动150余次、卫健体育活动180余次,共计服务人次不少于1.5万人。先后选树多批优秀志愿者,其中“日行一善”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46位,“感动邻里”优秀志愿者54位,示范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全年累计报送信息国家级媒体27条、市级媒体187条、区级媒体338条、融媒体77条、黄河云视14条。扎实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辖区内高毛毛等20户家庭获“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无烟家庭”“健康家庭”称号。砖渠村打造宁夏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百家言主题广场,颐和城府社区成立银川市首家公益性红娘工作室——“颐和红娘”工作室,以“党建引领+妇联+社会组织”的形式持续开展公益性红娘服务,三集移风易俗微短剧《我要的是幸福》在金凤电子快报平台、银川晚报、文明银川等平台展播。湖畔嘉苑西区社区“家门口的法官”获得第七届宁夏志愿服务大赛文明实践类专项赛铜奖,恒大名都社区“桑榆有约”获得银川市第三届志愿服务大赛优秀奖,荣锦苑社区“兰花芬芳巾帼红”志愿服务创投项目荣获银川市最美巾帼志愿服务队。
(三)强化多元共治,探索治理新路径
1.大力推进物业管理重点工作。黄河东路街道共有居民小区94个,物业服务企业39家,截至目前成立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34家,党组织覆盖率87.2%,成立业委会8个,物管会61个,通过居民自治、社区代管引进物业服务企业,辖区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4个小区已完成公共收益审计。建设垃圾分类优秀示范小区28个,良好运行小区9个,达标合格小区10个,已对辖区内149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升级改造。配合金凤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拆除吉盐小区与农垦物资楼围墙,通过拆小并大,引进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以深化物业管理示范区创建行动为契机,依托“红色物业”和“红色业委会”,夯实多方联动机制,合力治理乱堆乱放、飞线充电、环境卫生等方面问题,规范运营和整治提升阳光美林、通福家园、翠盈嘉园、盈南家园一期等一批重点小区,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2.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提升行动,对银西高铁、北京路、长城路、宝湖路、六盘山路、通达南街等重点路段区域进行整治。常态化开展占道设摊清理行动,在大众巷、兴旺巷、湖畔嘉苑铁道口、盈南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采取“定点+定时”管理模式,引导流动摊贩到便民市场“安家落户”,既满足居民的“菜篮子”需求,又不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出行,得到了周边居民一致好评。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引导非机动车规范安全停放,规范建筑工地施工围挡设置。在兴旺巷打造背街小巷示范一条街,先行整治突出问题,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对兴旺巷划线涂色,规范商户、自行车以及非机动车通行;紧贴居民、商户需求,以“板凳会”的议事形式共同决议改造事项与内容,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摆放休闲座椅、规范广告信息发布、修剪小巷内树木,不断优化城市品质,着力营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街巷环境,多次被宁夏日报等媒体报道。
3.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颐和城府社区创新“民族团结+治理共融”的新格局,建立具有民族特点的互嵌式社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新城清真寺作为宗教界示范点,今年以来累计接待参观人员1200余人;盈华商厦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基地。街道常态化开展“五进”宗教活动场所,持续推进“三化”整治,坚决拒绝非法朝觐。辖区8处宗教场所均已成立“所监会”。在开斋节期间,组织街道、派出所、执法中队、社区、寺管会等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坚决杜绝未成年人参与宗教活动。扎实做好民族宗教领域维稳、涉恐和舆情信息的收集、核查、处置,严格落实“零报告”制度,确保辖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4.全面深化平安建设。以街道综治中心为指挥中枢,统筹司法所、共享法庭、便民服务中心、劳动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设立便民、特色、专业三大调解室,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精准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打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和“金枫e警”平台,将12345热线、智慧金凤、上级督(转)办和自主摸排发现的矛盾纠纷、民生诉求等非警务事项通过信息指挥室进行分流处置,实现建立“13107”闭环处置工作目标,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2024年,街道共召开分析研判会、联席会议和专题协调会45次,综治中心共处理12345案件5463件;智慧金凤平台22182件;非警务事项1757件,向派出所流转警务信息25条;受理涉及邻里关系、物业管理、家庭矛盾等多个领域矛盾纠纷904起,化解902起,化解率99%;便民、特色、专业三大调解室共调解矛盾纠纷650起;共处理信访件152件,答复率100%,成功处置了盈南村二四五队安置、长城路商业网点居民拆迁安置、新达市场50余商户退租、云顶小区地下车库打通工程纠纷等群体信访问题。组建治安保卫委员会和18支民生服务队,充分发挥“神经末梢”作用,通过应急处突、便民服务、法治宣传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解决居民群众问题。创建“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发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基层平安联创”六联工作法,全面落实“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分级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有效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存在短板。固定投资方面,部分已开工项目进展较慢,实质性开工不足;产业集群招商不够,整体集聚效应不高;工作开展不平衡,其他的工业项目较少;整体项目储备不足,缺少新支撑和增长点。招商引资视野还不够开阔,思路还不够创新,仍然停留在“守株待兔”式招商,“引进来”和“走出去”做得不够到位,在紧扣重点产业,充分发挥优势,招良商、引良资上还需进一步鼓劲。
(二)基层治理存在差距。针对辖区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老旧小区治理难等现实困难,基层治理力量支撑不够充足,辖区网格员、社区民警与服务人口数据比例失衡,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推进精准化治理任重道远。联动化解机制作用发挥还需加强,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辖区社会矛盾突出领域,各方力量参与力度还不够深入,各责任单位之间配合不够紧密,工作协同性、有效性还需提高。
(三)服务体系还需完善。目前,社会“一老一小一困”刚性的社会化照料需求庞大,辖区养老托育机构数量仍相对较少,整体水平不高。养老托育机构投资大、收益低,社会资本投入意愿不大,养老托育职业专业人员短缺。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创新实干推动经济发展。坚决落实三级党委、政府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工作部署,高质量抓好项目建设,做好要素保障。及时对接辖区重点企业,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推动辖区经济增长。持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盈华商厦中小企业集群基地和砖渠村轻工业集群基地“一体两翼”布局,围绕产业链就近配套,上下楼小集群带动辖区经济发展大集群,为辖区经济长远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
(二)为民服务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坚持把居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补贴等各类惠民政策,推进各类保障“应保尽保”,保障群众利益。积极盘活资源,提高服务水平,统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食堂、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功能,科学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和活动场所,让社区服务阵地更有人气、更接地气,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服务更有温度、更具品质。
(三)完善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精心谋划物业服务提升,规范运营和整治提升一批重点小区,切实深化物业管理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统筹运用好矛盾纠纷调解队和民生服务队,建强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治安保卫委员会,统筹基层法治和群防群治两支力量,用好综治中心、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法治家园和政法宣传矩阵四个阵地,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发现和处置能力,提高各类风险隐患处置实战化水平,通过思想共建、资源共融、平安共创,推进综治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有效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