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部门 > 金凤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 640106-110/2018-23582
  • 金农发〔2018〕73号
  • 金凤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
  • 金凤区农牧水务局
  • 有效
  • 2018年03月01日
金凤区农牧水务局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
金农发〔2018〕73号
时间:2018年03月01日 来源:金凤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环保工作要求,统筹推进金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优化城乡环境面貌,根据金凤区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金凤区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环境污染防治行动,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面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健康水产业。大力推广沼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生物质能源利用。积极普及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综合协调推进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使我们的水更清、天更蓝,农畜产品更安全,生态环境更美好,家乡更宜居。

二、工作目标

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宣传培训、监督防控、改造治理、标准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使绿色生态农业意识进一步加强,农村秸秆焚烧进一步遏制,禁用限用投入品进一步控制,重点难点污染源进一步整改,农膜残留回收率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形成秸秆禁烧和促进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各镇、街道的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普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宣传有关政策、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逐步提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识和自觉性。继续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秸秆青贮、秸秆氨化、饲料化、基料化、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提高秸秆利综合用率,减少农作物废弃物污染。积极争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通过争取农作物秸秆成熟化利用项目,促进、带动企业、广大农民进一步将闲置的农作物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巡查力度,完善网格化监管制度,分片包抓,责任到人,强化日常巡查,加强禁烧的常态化监管,对禁烧责任落实不力的,严肃追责。

责任单位:农技推广中心、执法队、两镇、涉农街道

(二)严格落实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加大养殖场监管力度,推进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干式清粪法、雨污分流,改进饲料营养配方等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对历年建成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利用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检修工作,指导农户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在设施农业种植区域和畜禽养殖区,因地制宜指导户用沼气池建设,形成“畜—沼—菜”、“畜—沼—农”的良性循环模式。进一步提高养殖场污水、粪便资源化利用水平。

责任单位:农技推广中心、两镇、涉农街道

(三)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进一步摸清农膜使用、污染现状,包括地膜的使用量、覆盖面积、污染面积、残留量、残留率及分布,受污染的作物种类及污染危害的主要表现等。在春秋两季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捡拾活动,对 交通主干道及通村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消除“视觉污染”。建立防治残膜污染农艺措施、防治地膜污染技术试验示范点,向农民展示和推广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收藏及田间碎片的清除与处理技术,树立防治地膜污染的典型,让农民亲身感受并认识到农膜残留对降低耕地生产能力、减少农作物产量的危害程度,力争将残膜回收率提高到60%以上,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控制到3%以下。

责任单位:农技推广中心、两镇、涉农街道

(四)水产健康养殖工程。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放养密度,维持大中水面水体生态平衡。严格按照有关养殖标准规范养殖行为,加强对水产养殖投入品的监管,禁止在水体使用化肥、渔用复合肥及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等肥水养殖方式,力争水产养殖水体达到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场数据库建立,加大池塘改造力度,提高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水平,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苗种引进的管理,提高疫病监测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水生动物检疫工作,强化水产质量追溯平台建设,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水产养殖场开展标准化建设,引导、引领更多的规模化水产养殖场自觉纳入健康养殖示范场规范化管理轨道。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责任单位:农技推广中心、两镇、涉农街道

(五)“三品一标”农产品创建。重点抓好标准化生产制度建设。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肥料合理使用准则》组织生产,杜绝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力提倡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制度、农产品日常抽检制度,加强各生产环节的监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加强品牌化建设力度,通过“三品”品牌认证,纳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通过项目实施、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继续引导、引领规模化种养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自觉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走扩大内涵,提质增效的品牌之路。

责任单位:农技推广中心、农经站、执法队、两镇、涉农街道

(六)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步建立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利用已有的农产品检测设备,定期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经销店、超市及农业生产基地进行抽样检测,获证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90%的产品实现可追溯,着力推进产品标识化流通、品牌化经营。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环节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巡查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对监管对象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体系、规范执法行为,抓好农资市场、种子市场、饲料兽药市场监管,严厉查处涉农违法案件,确保不发生坑农害农事件。

责任单位:执法队、农技推广中心、两镇、涉农街道

(七)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在绕城高速以内全面禁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其他区域要按照降低20%的标准降低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控制主要入黄排水沟总磷总氮排放。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经验,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2018年测土配方施肥达2.9万亩,其中粮食推广1.6万亩、瓜菜推广1.3万亩,覆盖率达86%,化肥利用率达38%,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6%

责任单位: 农技推广中心、两镇、涉农街道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农技中心、农经站、执法队、各镇、涉农街道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加强统一组织领导,明确推进节点,抓好工作落实和指导、督促等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督促检查工作的进展,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

(二)加强宣传指导,技术服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实施中,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等多种宣传工具,宣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法规、技术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意识与技能。切实搞好全程技术服务,广泛开展印发有关技术资料、送科技下乡和实地指导等活动,使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了解掌握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知识。结合“三品一标”基地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节能减排等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成熟可行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并积极引进、推广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加大资金投入

根据工作目标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安排专项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继续推进项目开发,加大力度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有针对性地开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

(四)强化农业执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条例,认真履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易降解的农用薄膜的推广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秩序。

(五)强化考核,严格追责。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单位任务目标落实情况进行随机督促检查,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对未按期完成任务目标的,按照有关规定问责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金凤区农牧水务局

                      2018年3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