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创新亮点工作及2025年工作思路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金凤区人社局2024年特色亮点工作及2025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4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强化公共就业精准服务
一是畅通人力资源流动渠道。邀请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师生举办“访企拓岗”活动,搭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桥梁,进一步深化东西部人社协作,促进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为辖区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启动“引凤创梦”CEO人才赋能计划。依托“引凤创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通过理论基础、实践案例、企业具体问题定向问答等形式定期为在孵企业开展专题辅导,重点解决针对在智能商业时代,企业面临的系统化运营能力薄弱等问题,帮助企业强化人才培养。三是实施“校企一对一”服务。针对企业和求职者需求,推出一对一精准服务。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求职建议,组织毕业生代表到企业一对一交流,建立实时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提高对接成功率,促进就业市场的繁荣稳定。四是积极促进“零工市场”有序发展。结合实际,在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建造“零工市场”(分拣中心),建筑面积7000㎡,共24个仓库,每天用工量180人左右,旺季时期达到300多人。积极指导企业做好用工需求登记,发布招聘信息30余条,开展政策宣讲活动2次,宣传引导灵活就业村民前往“零工市场”了解招聘信息。
(二)强化社会保障优质服务
一是推动落实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特困、重度残疾等困难群体代缴社保费政策,精准做好困难群体人员的参保信息动态管理工作,实现特困法定参保人群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应发尽发3个100%。二是依托宁夏人社一体化网络平台,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线上“一端受理”、线下“一窗办理”,开展“周末不打烊”便民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强化权益保障创新服务
构建“仲裁+监察+司法+工会”协同联动调处劳动争议新模式。为全面推进“调裁审”工作无缝衔接,织密基层调解网络,联合司法、工会在长城中路街道成立金凤区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与金凤区法院会商劳动争议“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为裁审衔接程序、在线委派委托调解、音视频调解、在线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打好基础。健全案前调解机制,采取“两快”即快速受理投诉、快速调解争议方式,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2024年,金凤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867件,涉及人数2056人,其中,裁决案件716起,调撤案件1151起,撤调率达60%以上,涉及金额2850万元,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100%;各调解组织受理案件4081件,涉及劳动者4849人次,调解结案3911件,结案率95.8%,涉及金额725.45万元。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一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及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力争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0万元以上,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0家以上。二是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招聘活动20场次(期),搭建岗位对接平台,拓宽劳动力求职渠道,帮助群众实现就业。三是面向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人次,面向青年见习人员及有创业意向的群体开展创业能力培训班、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等12期500余人;支持“金凤区家庭服务孵化产业园”后续发展,预计实现培训人数400余人次、孵化企业10余家、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500余人次。四是发挥良田镇、丰登镇劳务工作站、就业帮扶示范基地、零工市场、劳务中介组织及劳务经纪人作用,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开展劳务经纪人培训,提高带动就业能力,实现转移对象、用工单位有效对接,提高转移就业成功率。五是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推荐,落实“1131”集中服务工作,促进尽快实现就业;为16-24岁的失业青年、高校毕业生到企业见习提供就业岗位,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做好公益性岗位招录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加强劳动监察执法普法力度。一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努力在源头上减少欠薪案件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完善落实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联席会议机制,针对重大、疑难欠薪案件召开案件案情分析通报会,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沟通协作力度,严厉打击欠薪行为。二是针对重点监控项目积极协调公安、住建、工会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主动执法、主动监察,全面落实工资专用账户管理、银行卡按月发放工资等制度,从制度落实上减少欠薪隐患、从案发源头处理解决欠薪案件,及时化解劳资纠纷,将矛盾和隐患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对一般项目不定期回访、抽查,严防欠薪隐患。
(三)构建多元劳动纠纷化解机制。一是加大“仲裁+司法+工会+N”建设,打通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的新途径,降低维权成本,缩短维权周期,提高维权效率,实现人民群众解决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需求。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普法机制,不断增强广大居民法律意识,防范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助力基层治理再升级。二是与金凤区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建立常态化业务沟通协调机制,采取多方联动,努力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质效;建立由互联网、微信、微博、抖音直播组成的“指尖上”维权平台,努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矛盾纠纷沟通解决机制。
(四)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持续推进实施全民参保扩面提质计划,准确做好困难群体人员的参保信息动态数据比对工作,落实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困难群体政府代缴社保费政策,实现法定人群应保尽保。二是持续推进社保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全覆盖、全清零,从制度和源头防止社保基金欺诈等失信行为的发生。持续推进社保卡在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文化体验、旅游观光等各领域的拓展延伸。三是推动延迟退休政策落地落实。通过各类媒体、培训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延迟退休政策,强化舆论引导,为社保改革赋能增效。
(五)持续抓创新亮点,促进公共就业提质增效。一是依托“引凤创梦”创新创业共享孵化基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打造砖渠村“引凤创梦”中小产业集群基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全年培育创业实体500个,创造新岗位850个,创业带动就业2150人以上。二是创新开展青年见习“一对一”导师帮扶机制,主动对接辖区内新兴产业企业、优质服务业企业等,指导监督见习单位,为每位见习青年配备专业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助力青年快速成长并积累实践经验。2025年预计新增30家青年见习单位,募集就业岗位280个,提供见习岗位70个。三是继续做优做强“引凤创梦”创新创业共享孵化基地品牌,为中小企业创业者在项目孵化、运营、投资上提供低成本、便捷化的优质服务,并积极申报“银川市级创业孵化园”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新路径,提练总结成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银川市金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1月17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