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局工作在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工信厅、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的精心指导下,在金凤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届四次全会、第十三届五次全会会议精神。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以科技届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支撑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好创新先手棋,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鼓励、指导企业持续加大区、市项目申报和技改等工作,全力做好防范化解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做好企业的“娘家人”。指导重点企业做好研发费用的归集、技改项目申报,协调统计、发改等单位做到应统尽统,对符合条件的规下企业实行“一对一”指导入规和培育机制,持续扩大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夯实工业增长基础。同时,配合经开区做好迎企入园,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在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盈南商厦等经济服务体,积极协调、助推、做好“工业上楼”等楼宇经济,为金凤区企业良好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现就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1、创新动力进一步激活。创新产出不断增加,金凤区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8.9亿,超额完成自治区5.7亿元的指标任务。科技成果登记数283个,超额完成自治区216个的指标任务。2023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7.96亿元,投入强度2.33%,争取区、市科技项目资金共计2054.51万元。
2、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突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2023年推荐备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自治区创新联合体企业3家,自治区瞪羚企业4家,自治区“小巨人”企业11家;推荐备案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15家。辖区目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6家。自治区“小巨人”企业51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481家。推荐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自治区众创空间2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12家,辖区目前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5家、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9家,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技术创新中心77家。
3、科技服务进一步精准。组织企业参加区市科技局组织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训16期,辖区企业1200余人参加培训;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班1场110人参加培训;开展全市企业研发统计培训班1场160余人参加培训。组织开展“金凤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暨创新创业大赛培训班”辖区50家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夏)装备制造产业技术需求线上专场对接会辖区10家企业20人参加培训。组织开展2022年度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认定培训我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2人参加培训。组织188家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夏赛区)暨第八届“中国银行杯”宁夏创新创业大赛。组织金凤区企业家科技创新政策解决会3期,辖区200余家企业参加培训。
4、农业科技进一步发展。坚持“人才创业撬动、项目共建拉动、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带动”致富模式,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农业科技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着力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广泛应用,逐步拓宽特色种养、精深加工、乡村文旅等合作领域,示范引领农户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培育良田吊瓜、沙地红薯,丰登水果西红柿、羊肚菌等一大批带动金凤经济、富裕金凤百姓的乡村产业,以科技创业促进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截至目前,金凤区共有科技特派员115人,其中:自然人科技特派员71人,法人科技特派员44人。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2023年选派科技特派团、成立科技特派员服务小分队,对金凤区两镇22个行政村开展科技服务,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50余场,6000余人次。争取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创新服务项目13个,资金175万元;争取2022年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个,共计50万元。
5、科技宣传进一步加强。利用“科技活动周”开展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以科技实验、科技展览、科技咨询服务等方式展开,为群众送去政策宣传、科技培训、信息服务等,发放各类科技宣传资料5000余份,展出科普挂图200多套,科普展板100余块,并接受群众现场技术咨询10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联合银川金匠体育科技俱乐部、布洛克机器人、卡巴机器人和宁夏众奥科技在金凤二小开展“喜迎二十大 同心护未来”科技引领未来科普进校园活动。
6、开展科技类校外培训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辖区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底数。发布公告,在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张贴公布科技类校外培训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线索反映问题方式,同时开展联合督查检查召开科技类校外培训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处理各类反映问题,维护学生家长合法权益。科信局共接到退费反映问题案件38件,经过电话沟通以及现场约谈校培机构负责人38件反映问题问题已全部协商解决,共计退费12万元。召开校培机构联席会议。
7、工业产值增长稳中求进。截至目前,金凤区辖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42家。其中金凤区本级13家,分别位于金凤区综合建材园、庆丰街、英力特大厦、丰登镇、长城路。经开区29家,分别位于综配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规下工业企业目前98家。1-10月总产值为62.15亿元,1-10月金凤区工业投资增长23.7%,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金凤区目前共有工业项目4个(银川北部热源厂项目1.9亿、华晟节能沥青混凝土再生综合利用和废渣综合利用项目267万、威尔信年产5万立方米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项目37万、华电灵武电厂向银川市智能化集中供热项目二期总4463万,分劈给金凤区1396万),计划总投资4.8亿元,年度投资2.07亿元。技改项目1个(保绿特),投资0.89亿元。
8、坚持贯彻落实“1+37+8”系列文件精神,严抓安全生产百日攻坚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辖区科技类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校外科技培训机构、工业企业等认真组织排查、科学规范培训。共组织辖区科技企业参加科技厅组织的“1+37+8”系列文件安全知识培训讲座1期,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专题讲座1期。安排组织企业线上安全生产培训3期。组织参加金凤区科信局组织的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校外科技培训机构传达学习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暨自治区安全生产“1+37+8”系列文件精神专题培训会3期,辖区企业累计200余人参加培训。印发“1+37+8”系列文件宣传材料350多份,分发企业。组织辖区各类科技企业自查整改2批次,联合区、市科技局专业人士对辖区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安全生产检查2批次。对辖区32家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检查5批次。同时安排校外培训机构现场消防演练33场次,联合市工信局组织企业大型现场演练1场次。对辖区金凤区本级规上13家,规下98家工业企业共组织“1+37+8”系列文件安全知识培训讲座3期,组织开展企业自建实验室安全检查1次,配合市工信在企业开展工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1次。安排组织企业线上安全生产培训2期,辖区企业累计300余人参加培训。印发“1+37+8”系列文件宣传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燃气管理条例》共计450多份。
(二)特色亮点工作及典型工作经历
1、金凤区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完满完成。金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我局严格按照自治区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实施方案和10月7日买彦州副主席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视频调度会议精神,严格落实《金凤区地方政府性债务化解方案》,联合财政局,通过资金支付与闲置资产处置盘活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做好防范化解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截至2023年3月末,金凤区共计申报拖欠企业账款748项。截至10月20日,清偿率100%,建立一债一册档案。同时,畅通拖欠账款反映问题处理和监督机制,强化各类拖欠问题线索和企业反映问题办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2、2023年银川市技术合同登记金凤区考核指标圆满完成。根据自治区科技厅安排部署,金凤区2023年技术合同登记指标为5.7亿元,截至2023年9月21日,金凤区完成技术合同登记总金额8.9亿元,超额完成5.7亿元,在银川市首个完成指标任务。
3、稳步推进金凤区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金凤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破解金凤区工业用地瓶颈问题,提出联合经开区共同协同发展,利用自身资源,工业上楼,向天空要地,大力推进楼宇经济发展。经我局与发改局、住建局、街道调研核实,目前金凤区总体楼宇数量71幢,楼宇空置总面积69.8万平方米,空置率26.36%,空置率较高。对于此类闲置楼宇,我局计划将智能制造和轻型装备制造业、研发中心、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轻工业引上楼,同时吸引轻工业链主企业入驻,利用链主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领航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利用现有资源,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推动“轻工业上楼”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为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而开展的风险补偿贷款,简称“宁科贷”,共计200万元。针对此风险补偿资金,企业申请力度不够。
2、科技创新受区域影响,基础薄弱。如科研院所少,基础研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登记数量不少,但科技成果转化滞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较多,但高新技术产业增速不快
3、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反映,虽然有扩大科技创新的意向,但由于企业本身创新需求把握不到位,对创新方向不清楚,部分企业习惯于传统思维定势,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自我创新勇气和胆识。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项目较少,对外技术交流合作水平低。
4、双创平台建设滞后。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组织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创新活力不足,孵化功能不完善,融资平台欠缺、缺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另外受到疫情影响,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营维持困难。由于缺乏示范效应,加上财政紧张,在引进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平台时持有更谨慎的态度。
5、专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严重匮乏。很多企业对当前国家、区市科技创新政策了解不够,重视科技、理解科技、应用科技。科技型服务企业较少,有效开展中介服务不足
6、特派员创新创业资金缺乏、队伍比较薄弱、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科技特派员大多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小微企业、个体,资金有限。很多科技特派员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术为农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科技服务,技术实践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科研人员匮乏。尤其是部分土专家、致富能手文案水平不高,在完成项目验收等工作,效率不高。
7、受金凤区区划调整和银川市规划安排,金凤区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速较缓,无工业用地、项目储备相对不足、工业新增困难、产业形态过于单一、功能性、产业型项目稀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0.9:19.2:79.9调整为1:17:82,工业生产增长乏力,缺乏适合工业用途的土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产值增长。
二、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
(一)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
1、落实自治区关于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的要求,加大本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设立本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项目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科技经济、文化及各方面创新制度,形成创新合力。在镇、街增加科技服务职能,设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科技服务延伸到村居,服务到每个创新主体,尽最大可能争取科技政策支持。
2、优化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选派科技特派团、科技服务小分队对22个行政村实现科技服务全覆盖、对10个移民村实现科技项目全覆盖。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按照“链主企业+中小企业+科技特派员+农户”的模式,以宁夏聚百农农业种植专业联合社为主,建立产业联盟,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助力乡村振兴。
3、加大区市人才对接,成立金凤区人才智囊团。加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创建东西部人才智力合作新机制。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创新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研发机构协同联动的技术创新体系。
4、健全东西部科技合作体系,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计划引进厦门科易网与宁夏技术交易市场合作建设宁夏技术市场金凤分中心。计划引进西交大苏州研究院在金凤区建设科技孵化基地“数智科教创新港”。
5、积极落实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开展“科技服务进百企”、“三员联动”科技服务,推进全域科普工作,引进科技中介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入驻金凤区。
6、注重企业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促进项目、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研发活动覆盖率和研发机构覆盖面“三个提升”行动,最大限度释放企业创新潜能。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成长链,建立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库。
7、继续加强辖区规模以上企业以及中小工业企业的分类政策辅导培训,指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各项奖补政策。每周安排人员走访企业,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市场销售、融资对接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环境。同时,全面梳理重点培育小升规、新建投产企业名单,及时跟踪企业发展态势,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一对一”指导入规和培育机制,争取持续扩大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夯实工业增长基础,培育目前4家规下企业争取入规。
8、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悦海湾中央商务区、盈南商厦等经济服务体工业上楼政策,积极协调、助推、做好“轻工业上楼”工业楼宇经济。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写字楼、商住楼,联系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带动入驻,上下游联动;另一方面,积极整理资料,制定和完善“轻工业上楼”可行性方案。
(二)拟实施的重点项目(投资金额、建设规模、建设周期、预期成效)
1、银川北部热源厂项目。 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续建银川北部热源厂项目,总投资1.2亿元,规划用地面积12849.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95.78平方米,拟建3栋楼,1栋3层高12.6米的换热站,1栋5层高22.2米的清洁能源科技创新中心,1栋1层高6米的附属用房。预计于2024年11月投产,2025年入规,2024年预计新增产值4000万。
2、印刷公司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购置对开六色印刷机生产线,提高印刷公司的商务印刷产能和生产效率。总投资1600万元,拟在2024年6月投产。预计新增产值500万元。
(二)拟打造的特色亮点工作、争创的试点、示范等
1、拟开展金凤区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参观交流促提升、相互学习助成长”专项工作。为提升金凤区科技类校外培训领域规范程度,进一步落实《银川市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办法(暂行)》、金凤区纪委《关于开展金凤区教育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定期组织各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共同参观场地规模、公示栏设置、师资条件、收费机制、预收费监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合同签订等规范达标的“领头羊”校培机构,教育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为校培机构负责人搭建交流学习平台,认真履行监管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