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金凤区农村居民增收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金凤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业带动引领,加快工业提档升级,不断促进二三产融合发展,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据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居民收支调查资料显示:2021年上半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3.3元,同比增加980.5元,增长15.3%。
表1 2021年上半年金凤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表
单位:元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本年 | 上年 | 比上年± | 增幅(%) | 占比(%) |
可支配收入 | 元 | 7383.3 | 6402.9 | 980.5 | 15.3 | |
一、工资性收入 | 元 | 4501.5 | 3837.8 | 663.7 | 17.3 | 61.0 |
二、经营净收入 | 元 | 1997.9 | 1833.5 | 164.4 | 9.0 | 27.0 |
三、财产净收入 | 元 | 166.2 | 147.1 | 19.1 | 13.0 | 2.3 |
四、转移净收入 | 元 | 717.8 | 584.5 | 133.3 | 22.8 | 9.7 |
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主导地位。
上半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501.5元,较上年增加663.7元,增长17.3%,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6.7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1.0%,比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对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最大,占人均可支配收入主导地位。一是疫情后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二三产业发展形势较好,较之去年同期,从业总时长相对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就业岗位增加。今年以来金凤区全力加快项目落地建设速度。1-4月,金凤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5%,居市辖三区第一,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7.2个百分点,高于全年目标23.5个百分点,高于自治区、银川市平均水平18.3、30.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的进一步扩大以及项目开工,为农民务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农业务工情况较好。金凤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大量农业就业岗位。同时,随着今年新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投入使用以及疫情影响农民外出减少,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经营增加,拉动本地农业务工机会岗位增加。
(二)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9.0%。上半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997.9元,同比增加164.4元,增长9.0%。上半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165.6元,同比增长1.7%,主要是由于金凤区设施瓜菜种植面积增加,部分农产品价格运行情况良好,现代休闲采摘农业发展较好,带动农民增收。同时,金凤区大力实施“服务业发展六大行动”,加快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发展,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促进二、三产业稳步恢复,上半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第二产业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23.0%,人均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6.6%。
(三)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717.8元,同比增加133.3元,增长22.8%,主要是养老金提标翘尾因素影响,2020年7月份起执行新养老金标准,上调幅度在5%,并补发2020年1-6月份养老金,养老金增资兑现,促进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增加。上半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66.2元,同比增加19.1元,增长13.0%。其中,人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160.5元,同比增长39.8%,成财产净收入增长主要因素。
二、农村居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一)对工资性收入依赖性较高,持续增长压力大。从金凤区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看,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达61.0%,但2019年-2021年金凤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幅为13.9%,比2019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幅低6.2个百分点;从今年工资水平和就业形势来看,一方面务工工资标准没有明显上涨,特别是农民从事本地农业务工、园林绿化等工种较多,工资水平较之去年同期没有明显上涨。另一方面,目前企业复工复产形势较好,但是仍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市场需求有限,金凤区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健增长压力大。
(二)社保缴费标准上调,压缩转移净收入增长空间。随着社保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保效果逐步显现,居民社保意识逐渐增强,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快速增长,加之社保缴费基数逐年提高也带动个人缴纳的社保支出不断增加,拉低居民转移净收入增长。
(三)农牧业生产成本上涨,养殖收益空间减小。今年以来,二胺、尿素等化肥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玉米饲料大幅涨价,5月份麸皮价格在2.4-2.6元/公斤,去年同期为1.8元/公斤左右;油渣3.4元/公斤左右,去年同期为2.4-2.6元/公斤。牛羊肉出售价格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生猪价格有所下降,波动较大。
(四)经营净收入对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上半年,金凤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3%,是近几年最高水平,但主要还是由于去年收入水平低基数拉高所致,2019-2021年3.7%的平均增速也远远低于2019年上半年9.2%的增速。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家庭经营净收入的影响,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5.5%,一是农业同比虽然有所增长,但受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人均农业净收入比2019年同期减少120.4元;二是受建筑业、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经营收入下降影响,金凤区农村居民来自于二三产业家庭经营的收入相比2019年同期人均减少117.4元。同时,相比2019年同期,2021年上半年人均财产净收入下降43.7%,出租房屋收入下降成财产净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表2 2021年与2019年上半年金凤区农村居民收入对比表
单位:元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21年 | 2019年 | 比2019年± | 增幅(%) |
可支配收入 | 元 | 7383.4 | 6483.0 | 900.4 | 13.9% |
一、工资性收入 | 元 | 4501.5 | 3470.0 | 1031.5 | 29.7% |
二、经营净收入 | 元 | 1997.9 | 2114.4 | -116.5 | -5.5% |
三、财产净收入 | 元 | 166.2 | 295.2 | -129.0 | -43.7% |
四、转移净收入 | 元 | 717.8 | 603.4 | 114.4 | 19.0% |
三、促进增收的建议
(一)多措并举稳就业保民生,着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就业是最大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拉动居民持续增收的关键。一是紧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机遇,深化产业融合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拓宽收入来源渠道。二是做好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扶持工程,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三是密切关注就业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和老年群体的就业生活状态,挖掘公益性岗位、建立对低收入群体动态补贴机制,适当扩大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为特殊群体收入提供有力保障。
(二)优化收入结构,增加经营性、财产性收入 。
金凤区家庭经营、财产净收入占比低,是农村居民收入的短板。一是进一步深化“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精准定位助力企业减负增能,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大力提高居民经营净收入。二是盘活居民手中资金、资产,加强农村居民理财投资知识宣传力度,增强居民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拓宽理财渠道,创新金融产品,提高理财收入。三是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有序、公平流转,使得农民可以按照市场效益原则优化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
(三)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一是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努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金凤区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环境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三是加强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升全体居民全面小康生活质量。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