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金凤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区市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回升,有效需求加速释放,发展质效明显提升,民生保障稳固有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0.5%
2021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38.5元,比上年增加1536.5元,增长10.5%,增速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5%。
(一)四大项收入全面增长。
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转移净收入平稳增长。从各项收入占比看,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六成,依然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经营净收入占比居第二位,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转移净收入占比略有下降,财产净收入占比最小(见下表)。
表1 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构成情况
单位:元/人
2021年 | 2020年 | 2021年比2020年 | 2021年 比2019 年平均 增长 (%) | 对收入 增长的 贡献率 (%) | 拉动可 支配收 入增长 百分点 | ||||
绝对额 | 占比 (%) | 绝对额 | 占比 (%) | 增加额 | 增幅 (%)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16138.5 | - | 14602.0 | - | 1536.5 | 10.5 | 8.5 | - | - |
1.工资性收入 | 9941.8 | 61.6 | 8977.4 | 61.5 | 964.4 | 10.7 | 9.6 | 62.8 | 6.6 |
2.经营净收入 | 4143.4 | 25.7 | 3753.6 | 25.7 | 389.8 | 10.4 | 6.4 | 25.4 | 2.7 |
3.财产净收入 | 562.8 | 3.5 | 502.3 | 3.4 | 60.5 | 12.0 | 7.8 | 3.9 | 0.4 |
4.转移净收入 | 1490.5 | 9.2 | 1368.7 | 9.4 | 121.8 | 8.9 | 7.4 | 7.9 | 0.8 |
1.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941.8元,比上年增加964.4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6%。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61.6%,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2.8%,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6.6个百分点,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2.经营净收入恢复性增长。2021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143.4元,比上年增加389.8元,增长10.4%,增速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4%。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25.7%,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5.4%,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2.7个百分点。
3.财产净收入增幅居首。2021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562.8元,比上年增长12.0%;增速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8%。财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5%,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4个百分点。
4.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2021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490.5元,比上年增加121.8元,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4%。转移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9.2%,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8个百分点。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2021年,金凤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08.2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农村低2.2个百分点。近年来,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一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持续缩小,由2020年的2.98:1缩小到今年的2.93:1,表明乡村振兴初见成效,农村经济动力不断增强。
(三)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排位前移。
从绝对值来看,2021年,金凤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8.5元,比银川市平均水平(18169.8)低2031.3元,比最低的西夏区(15007.6元)高出1130.9元;从增幅来看,金凤区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5%,比银川市平均增幅(10.6%)低0.1个百分点,比增幅最低的灵武市(9.0%)高1.5个百分点,增幅居三区两县一市第三位,较上年同期前移1位。
图1:2021年银川市市辖三区及两县一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促就业,治欠薪,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
一是多措并举保障农民工就业。金凤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为本地提供了大量农业就业岗位。冷库农产品包装整理工作、大棚瓜菜栽苗工作、吊瓜、西红柿等瓜菜上市,采摘和装袋、装车等工作,加快农业项目建设,增加就业岗位。今年公益性岗位也有所增加。通过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清洁员、护林员、乡村整治、河道保洁员、防疫员等公益性事业用工,购买107个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保障,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出台文件切实保障农民工按时领到工资。要求进一步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和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为3000余名劳动者追回工资5400余万元;通过立案方式处理为130余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50余万元,切实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
(二)产量增,优品质,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大力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出台《关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二是畜牧生产情况良好。近几年,肉牛、菜羊养殖效益较好,养殖户扩大规模热情较高,金凤区牛羊出栏量大幅增加。肉牛出栏5038头,较2020年同期增长4.0%,肉牛存栏12118头,同比增长3.5%;菜羊出栏10600只,较2020年同期增长11.2%,存栏23813只,增长25.7%;三是现代休闲采摘农业发展较好,带动农民增收。良田镇草莓种植户反映,今年的采摘情况比去年好,2月份草莓采摘均价在70元/公斤左右。二季度起,随着大棚瓜菜大量上市,吊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采摘较为火爆。金凤区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和第五届农业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初步形成以果品采摘、农事体验等为主的南部观光农业旅游带和以周末观光、休闲民宿等为主的北部休闲旅游产业带,为群众增收开拓更宽渠道。一二三产紧密融合,实现了企业增收、农民致富的“双赢”目标。收益增加,直接拉动农民经营收入提高。
(三)助引导,强改革,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
一是合理引导居民通过不动产进行投资,依法增加红利、租金和利息等财产性收入;二是加快“四权”改革,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创新探索“盘活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机制,采取“村级经济组织+社会资本”的新方式,让农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实现企业增收、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双赢目标。
(四)强政策,保障足,转移净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一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涨。今年银川再次提高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增幅4.5%;二是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的补充养老保险缴纳进行优惠;三是制定《金凤区保障农村三类人员、城市困难人员、环卫工人温暖过冬方案》,按照月人均补差在全额低保金的比例标准分类施策发放采暖补贴,农村低保家庭按年度每户给予400元采暖补贴;四是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助力农业生产。发放2020年第四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6.4万元。
三、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
虽然金凤区农村居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制约农村居民增收的因素仍值得关注。一是工资性收入增长减缓。随着农村外出人口不断增加,留在农村的高素质劳动力趋于减少,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速呈减缓趋势。二是经营净收入增长动能不足。现代农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尤其是精深加工类企业数量少,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影响农业收入的较快增加;养殖户面临养殖成本上升、价格下降等问题制约生产发展。三是转移净收入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基数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四是财产性收入渠道窄、基数小,短期内难以成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力量。
四、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建议
当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要对标“十四五”规划工作目标任务,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结构优化,改善发展质量,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深化农村改革,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居民增收步伐。
(一)进一步改善创业就业环境。一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政策,做好细化落实,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优化创业环境,提高农村居民干事创业热情。二是加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政策力度,培养一大批新兴职业农民,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含金量。
(二)提升农业产品技术含量。一是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本地区资源禀赋,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农业品牌建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带动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二是坚持农业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模式,推进新型工业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效衔接。三是延长农产品增值链条,大力培育名特优精农产品,把农产品规模做优、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三)发挥乡村振兴推动作用。一是继续对农业发展实施补贴奖励制度,政府足额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生产者补贴等,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二是要加强农村居民转移支付力度,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和补贴资金,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突出社会救助兜底作用,切实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