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长者版 > 政府文件
索 引 号:640106-100/2017-00912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金凤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2017-12-15
责任部门:金凤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7-12-15
名 称:金凤区2017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计划

银川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按照《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报送2017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计划和自查自评工作报告的通知》要求,现将《金凤区2017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计划》予以呈送,请审阅。

                    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215

    (此件公开发布)


金凤区2017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2018年工作计划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应急办的大力支持下,金凤区全面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文件精神,围绕“平战结合、预防与处置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妥善处置突发事件,辖区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管理,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一指挥、高效运作”的原则,金凤区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由政府区长任总指挥、人武部部长、各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金凤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委员会12个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各镇街道单位、学校、卫生医疗机构和企业也相应调整完善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各村(社区)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制订下发2017年金凤区应急管理工作要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对所分管领域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处置工作负责,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各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负责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抓落实”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二是扎实做好平台建设。在自治区应急办、市应急办的指导下,扎实推进应急平台建设,配备3名应急工作人员,加强应急管理基础保障工作,提高信息平台的整体效益。加强预测预警系统的自查,确保应急安全,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落实制度,不断加强值守应急工作。一是强化信息报送。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任务分工,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值守应急和突发事件上报工作的通知》,认真做好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完善应急值守制度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建立辖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应急信息员队伍,配备应急信息员42名,畅通信息渠道,严格报送管理,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截至2017年12月15日,共报送应急信息169期,确保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是加强应急值守。认真落实值班工作及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辖区凡涉及公共安全的部门(单位)、专业检测机构、直接涉及公共事业的企事业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现值守应急工作纵向到底。

(三)深化预案建设,规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认真学习研究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自治区级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通知(宁政办发〔2016〕199号)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的通知》(银政办发〔2017〕47号)文件精神,结合金凤区实际,组织各部门修订完善1个总预案,15个专项预案,2个部门预案,7个街道应急预案。各镇、街道及各部门、单位也指导督促社区(村)、企业、学校制定完善相关预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金凤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开展应急预案汇编。建立应急预案响应、启动、执行、终止台账记录制度,对应急预案执行全程跟踪,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保证应急预案执行的严肃性,提高应急预案的执行力。

(四)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应急演练,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宣传工作。一是开展应急培训。共组织开展教育培训30余次。如5月10日,邀请金凤区湖城救援队长高明禄就各类灾害发生如何组织学生、社区居民避险逃生及开展自救专题讲座,辖区300名社区干部参加6月22日,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重点就煤气泄漏、电线老化、漏电等灾难发生时,如何自救、逃生等问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讲座,清水湾社区居民60余人参加10月16日,依托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集中举办了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班,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个体诊所、各大院校校医及托幼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共计286人参加培训。二是强化应急演练。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消防、安监、教育、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分别组织了各种层次、各种方面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共开展自然灾害类演练51次,参加人数达11811人次;开展事故灾难类演练9次,参加人数3700人次;社会安全事件类演练65次,参加人数共11848人次4月18日,在宝湖实验小学组织开展防火灾紧急逃生演练,演练活动从警报响起到全校2150多名师生安全逃离到操场,用时不到4分钟。5月9上午,组织黄河东路办事处、民政局、宣传部、教育局、卫计局、消防大队、公安分局等部门、单位,在银川六中开展了防震减灾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紧急避险、疏散、自救互救等,全校3000余名师生参加6月15日上午,在客运枢纽工程工地组织开展了建筑工地应急救援实战演习和消防知识讲座活动,满城北街街道办事处各社区、村安全生产专干、金凤区铁东消防中队、客运枢纽工程工地负责人和工地工人共60余人参加。9月25日上午,组织金凤区科技局上海西路街道办事处在馨和苑社区举行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辖区物业公司和居民70余人参与了演练活动。

(五)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群防群治能力。一是扎实开展学习。把学习贯彻《突发性事件应对法》、《宁夏回族自治区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意见》与应急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作为重要抓手,积极组织辖区各相关单位扎实开展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学习,组织收看防震减灾自然灾害应急知识讲座。二是强化宣教活动。公安消防、建设交通、环保、园林、教育、安监等部门充分利用“全国消防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水日”等专项宣传活动,结合各部门业务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活动,增强了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2017年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教育共58余次,参加人数达到20000余人次。如512日上午,科技、教育、建设、民防、民政等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在长城中路良田购物广场开展了主题为“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辖区各镇街道在社区、学校、企业组织开展地震知识宣传活动40场,活动中共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书刊2000余本、围裙3000余个、手提袋3000余个。6月8日上午,在嘉园小学、金凤十小组织开展了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为主的学生手抄报作文评比活动1000名学生积极参与。1116日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金凤分局在金凤区万达商业广场开展“你送我检”活动,活动现场免费发放2000余份宣传资料,约1000名群众积极咨询了解了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内容。三是积极创建示范。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计划每年在辖区中小学校、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四是精心打造金凤区科普一条街。科技局(地震办)在鲁银社区,彩虹湾社区打造地震知识科普宣传长廊,为群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唤起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在面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六)建立预警机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实行风险隐患排查制度,下发《关于建立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及预警机制的通知》,2017年共排查出风险隐患4类共123涉及镇、街道8个责任部门。落实重特大风险源和隐患点“一对一”应急预案。对有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或人员伤亡的风险隐患,金凤区政府将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执法,推进整改落实。通过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全面准确掌握风险隐患存在情况,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按照“平战结合、军地结合、专兼结合”的原则,组建了以人武部为主,公安、卫生计生、城管等部门参加的综合救灾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治安维持等专业应急队伍,明确了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所担负的职责,构建了以公安、消防、民兵为主要力量,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依托消防大队和银川市消防五中队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二是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对金凤区现有储备物资进行普查汇总,其中安监局现有应急救援指挥车辆1台、海事卫星电话1部、对讲机4部、应急电脑3台、防化服和防毒面具7套;林业局现有液体抽吸泵2台,消防车(四轮AT2)1辆,风力灭火机24台,割灌机4台,油锯类2个,阻燃服80套,灭火器160个,对讲机14部,车载电台2台,专业应急指挥车1辆,帐篷2顶,喷雾器2个;民政局现有应急包10个,应急物资储备屋10个,担架30个,折叠床150张,铁锹200把,钢钎30根,榔头30个,手电70个,专用水桶30个,切割锯10台,千斤顶30个;卫计局现有消毒喷雾器9个,血压计4个,听诊器4个,手消剂25瓶,红外线体温计3个,电子体温计1个,玻璃体温计16支,棉签29包*50支,酒精10瓶,碘伏消毒液9瓶,消毒片16瓶,一次性采血针7包*100支,探照灯3个,一次性手术衣98套,防护鞋套13双,压舌板60支,呼吸防护具2包*20个,N95口罩163个,防护服43套,一次性防护服40套,防护靴23双,一次性橡胶手套100双,一次性脚套199*20,一次性口罩21*10,一次性帽子20包*20,巴固护目镜10个,应急箱7个,手电筒17个,安全带2个,医疗垃圾桶2个,医疗垃圾袋23*50等。三是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积极完善事故灾难预防预警制度,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和建档培训工作,落实监管责任制,强化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工作。为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建立了“专家查隐患、政府搞督查,部门抓监管、企业抓落实”的安全检查制度,督促整改事故隐患,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灾难的发生。四是完善现场处置机制。涉稳类、治安类事件,由公安局局长担任现场总指挥;救援类、救助类事件,由政府相关工作的分管副区长担任现场总指挥;一般性事件和救援救助事项,由各专业应急队伍负责人担任总指挥。五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协同会商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加强风险排查,力争对突发事件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化解。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执法行动,对辖区各企业环境管理和危险废物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建立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台账和信息档案,全面开展辖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工地,责令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

二、存在问题

金凤区应急工作扎实推进,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应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应急队伍整体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还需在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进一步加强;三是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尚需深化,应急救援整体能力还比较弱。

三、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金凤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市委“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理念,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金凤区应急管理工作,着力提升各级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金凤区平安建设工作顺利、有序、有效推进,为金凤区五城五区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一)进一步夯实应急基础。制订《2018年金凤区应急管理工作要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值守应急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做好2018年度应急预案演练和应急宣传工作》、《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及预警机制》等文件制度,扎实推进“一案三制”建设,不断夯实应急基础,努力建设规范、高效、务实的应急管理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监测报告工作。继续完善值守应急制度化建设,确保值守应急工作高效运转,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根据上级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加大对公共危险源、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动态跟踪和反馈,增强协助领导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服务能力。

(三)继续认真做好宣教工作。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宣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使群众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应急意识。

(四)继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努力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一是继续完善预案完善修订,督促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按照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快应急预案的修订和编制工作。二是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五)继续做好预案演练工作。认真制定演练方案,扎扎实实做好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确保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临危不乱,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和社会公众全方位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进一步加强应急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金凤区应急管理的各类工作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骨干队伍、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对一些重点部位、重要行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应急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七)建立完善风险排查机制和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建立风险分析制度,每季度召开1次风险分析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重点隐患进行整治,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有整治领导机构、有整治实施方案、有整改计划、有整治工作小结等“四有”,建立台帐存档。每季度召开一次应急管理形势分析会,总结分析上季工作情况,部署下季重点工作,保证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建立完善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例会制度,及时了解各专项指挥部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