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区总体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结构持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放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一些因素仍然存在,提质增效任重道远。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总体经济增速放缓
2017年,金凤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居银川市第四位,增幅较三季度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目标4个百分点。
1、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3.6%,居银川市第四位,增速比三季度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2、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105.6亿元,同比增长0.9%,居银川市第六位,增速比三季度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39.9亿元,同比增长1.0%,占二产的37.8%;建筑业增加值65.7亿元,同比增长0.9%,占二产的62.2%。
3、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08.8亿元,同比增长9.3%,居银川市第二位,增速比三季度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6亿元,同比增长6.6%,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占三产增加值的8.8%。其中:批发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9.3%;零售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4.5%。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亿元,下降0.6%,环比下降5.1个百分点,占三产增加值的2.6%。
(3)住宿和餐饮增加值0.8亿元,增长6.7%,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占三产增加值的0.7%。其中、住宿业增加值0.1亿元,增长8.0%;餐饮业增加值0.3亿元,增长6.4%。
(4)金融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5.3%,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占三产增加值的16.6%。
(5)房地产增加值16.9亿元,增长1.7%,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占三产增加值的15.5%。
(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0.2亿元,增长14.1%,环比下降3.3个百分点,占三产增加值的55.3%。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6.2亿元,增长40.3%;非营利性服务业34.0亿元,下降1.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48.5:49.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工业经济大幅回落
2017年,金凤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9.9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亿元,同比下降1.3%,居银川市第五位,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5.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目标13.3个百分点,较11月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2017年,金凤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1.7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全年目标1.2个百分点,位居银川市第三位,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较三季度环比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按照“6+3+1”模式,金凤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5亿元,同比增长8.5%,位居银川市第四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
(四)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
2017年,金凤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亿元,同比增长10.0%,居银川市第一位,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0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较二季度环比增加0.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五)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2017年,金凤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16.7%,居银川市第二位,增速高于上年同期6.5个百分点, 高于全年目标任务6.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较三季度环比下降5.1个百分点。
(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2017年,金凤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60元,同比增长8.6%,居银川市第一位,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目标任务1.4个百分点,较三季度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
(1)工资性收入23508元,增加1905元,增长8.8%;
(2)经营净收入2382元, 增加177元,增长8.0%;
(3)财产净收入2607元,增加230元,增长9.7%;
(4)转移净收入7603元,增加515元,增长7.9%。。
(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缓慢增长
2017年,金凤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9元,同比增长8.2%,居银川市第六位,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目标任务3.8个百分点,较三季度环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
(1)工资性收入6789元,增加539元,增长8.6%;
(2)经营净收入2829元, 增加174元,增长6.5%;
(3)财产性收入726元,增加66元,增长9.9%;
(4)转移净收入1286元,增加104元,增长8.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地区生产总值低速增长,二三产业的贡献拉动作用不明显。(具体见附表)
附:2016-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行业构成对比表
2016-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行业构成对比表
行业项目 |
2017年按现价计算 (万元) |
2016年按现价计算 (万元) |
2017年比2016年占比增减 |
||
绝对值 |
占比% |
绝对值 |
占比% |
|
|
地区生产总值 |
217.86 |
100 |
195.43 |
100 |
|
农林牧鱼业 |
3.95 |
1.81 |
37.76 |
1.93 |
-0.12 |
工业 |
39.97 |
18.35 |
35.30 |
18.07 |
0.28 |
建筑业 |
65.66 |
30.14 |
60.48 |
30.95 |
-0.18 |
批发和零售业 |
9.62 |
4.42 |
9.00 |
4.55 |
-0.1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81 |
1.29 |
2.83 |
1.45 |
-0.16 |
住宿和餐饮业 |
0.77 |
0.35 |
0.72 |
0.37 |
-0.02 |
金融业 |
18.02 |
8.27 |
16.49 |
8.44 |
-0.17 |
房地产业 |
16.85 |
7.74 |
15.95 |
8.16 |
-0.42 |
其他服务业 |
60.20 |
27.63 |
50.98 |
26.08 |
1.55 |
从上表分析可以看出,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九大行业中除了工业和服务业占比略有上升外,其他都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
1、工业方面
(1)超过四成企业工业总产值下降。2017年,41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的有18家,较三季度增加2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43.9%。
(2)多数工业企业产品附加值低。金凤区所属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大多都是粗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3)近半数行业增加值下降。2017年,我区涉及的20个工业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9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2.6%、48.7%、16.4%、4.4%、35.8%、15.4%、61.4%、21.5%、38.1%。
(4)主要工业品价格指数波动较大。今年以来,宁夏马斯特(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宁夏通达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37.0亿元、28.0亿元,占我区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达到54.2%,对我区工业经济增长起到决定作用。由于产品价格大幅增长,精洗煤、天然气价格指数分别达到143.7%、117.2%,受PPI的影响,宁夏通达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11.1%,而工业增加值却同比下降12.6%;宁夏马斯特(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增长41.7%,增加值仅同比增长21.2%。
2、建筑业方面
(1)企业数量增加但产值不增。由于建筑企业资质审查条件放宽,纳入统计库的建筑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我区现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04家,较上年同期增加62家,但没有工作量的有28家,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13.7%,比上年同期增加10家。
(2)建筑业总产值增速、从业人员大幅下降。有工程量的176家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2.2亿元,同比增长8.6%,较三季度环比下降62.5个百分点,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95万人,同比下降53.0%。
3、非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呈负增长
其他服务业中,非营利性服务业(财政八项支出)增加值34.0亿元,同比下降1.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2%,由于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下降,下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下降0.6%。
4、房地产业大幅下滑。房地产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速由2016年增长9.0%下降到1.7%,下拉地区生产总值1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在建投资项目储备投资量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新开工项目入库管理制度,2017年,金凤区共入库新开工投资项目148个,计划总投资277.6亿元。 其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投资项目47个,占31.8%,计划总投资255.7亿元;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下新开工投资项目101个,占68.2%,计划总投资21.1亿元。
今年,在金凤区实施的298个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113.4亿元,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38.8亿元,占计划总投资84.3%,有159个项目本年已竣工。结转到2018年的续建项目139个,计划总投资952.9亿元,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71.0亿元,剩余投资量181.9亿元,不足两成。
(三)房地产业整体走势有所好转,但不稳定因素较多。
2017年,我区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待售面积较大,新开工面积减少,竣工面积大幅下降,充分说明房地产开发企业观望情绪浓厚,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而商品房待售面积回落,显示出房地产行业有回暖迹象。
1、房地产开发资金投入放缓。房地产开发本年实际到位资金226.8亿元,同比增长32.2%。房地产开发本年实际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38.2亿元,同比增长5.8%;自筹资金52.3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他资金136.3亿元,同比增长50.2%。本年各项应付款合计52.3亿元,同比下降35.4%,本年各项应付款占本年到位资金的23.0%,较三季度环比减少5.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5.4%。
2、商品房施工面积下降。房地产业商品房施工面积1874.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00.3万平方米,下降9.7%。商品房施工面积中新开工面积197.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24.7万平方米,下降38.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0.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6万平方米,增长0.4%。待开发土地面积51.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0万平方米,增长10.7%。本年土地购置面积5.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0.2万平方米,增长4.6%。
3、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下降,销售额小幅增长。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17.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2.4万平方米,下降5.4%。商品房屋销售额124.2亿元,同比增加7.1亿元,增长6.0%。
4、住宅待售面积继续回落。商品房待售面积24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8%。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0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4%。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成为率先实现小康的一块短板。
按照小康指标测算2017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比3.05,高于标准值(≤2.8)的 0.25,要完成此项指标,必须要保证到2020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要超过城镇居民收入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1、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加大。主要原因: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严峻,建筑工地开工复工率不足,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不足,务工时间不可持续,从业时间缩短。二是打零工的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连续两年没有明显增长。工资性收入较三季度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
2、部份农产品价格下跌效益下降。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直接影响当年及后期生产,使得大部分农民从农业中的收入呈下降态势,靠传统农业持续增收已经显得乏力。
3、经营净收入下降。2017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工资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转移净收入拉动,分别超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0.4、1.6、0.6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低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1.7个百分点。
三、建议与措施
党委、政府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认真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对症下药,强化措施,以确保顺利完成2018年目标任务。
(一)提三产促二产,拉动地区生产总值持续稳定增长。
1、工业方面。一是抓重点,对16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分别深入调研分析,精准施策。二是扩存量,加大“纳规入库”培育力度,挖掘新的增长点,对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三是促转型,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培育发展高新优的工业企业,实现我区工业的转型升级。
2、建筑业方面。建筑业对我区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较大,2017年实现增加值65.7亿元,占二产的62.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1%。在目前我区工业经济增长乏力的形势下,发展壮大建筑业无疑是增加地区生产总值的一条主要途径。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一是按照“退一产、稳二产、进三产”趋势,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二是要充分利用我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和丝路经济园总部经济优势引进大中型企业总部落地,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新业态和新产业。三是各相关部门强化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沟通,主动对接,精准反映我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研究建立新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准确反映金凤区新经济、新业态与新的商业模式发展态势。
(二)投资方面。2017年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8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6年的66.4%下降到61.9%,下降了4.5个百分点。投资仍然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引擎带动作用,抓投资促项目是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求严格落实投资目标考核制度和项目责任制。以考核制和责任制促使各镇、街道、园区、部门自加压力,积极谋划项目推进措施,形成合力抓项目促投资的工作氛围。二是加大年度计划项目督察督办力度,确保年度建设项目按计划时间全面开工。三是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完善项目手续,做到已开工项目及时入库统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与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四是用足、用活相关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待售面积有效消化。
(三)消费方面。
2017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5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6年的33.6%上升到38.1%,提高了4.5个百分点。按照行业划分:批发业15亿元,占18.46%;零售业55.33亿元,占68%;住宿业1.8亿元,占2.2%;餐饮业9.2亿元,占11.34%。批发和零售业是带动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点。一是充分发挥我区总部经济和六大商圈的优势,继续放大和提升“消费在金凤”的品牌效应,带动和引导消费转型升级快速发展。二是紧紧围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有针对性的制定激励政策,促进纳规入库企业持续增长。三是探索研究建立新经济统计调查制度,积极主动衔接,准确反映金凤区新经济、新业态与新的商业模式发展态势,助推金凤区社消总额平稳较快增长。
(四)精准发力促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在保持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一是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二是通过产业政策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稳步持续增加。三是积极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的比重。
(五)加大财政对民生投入的力度。提升非营利性服务业(财政八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贡献作用。
附:2017年1-12月份金凤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